-
李东垣治医境界的转变及其启示
- 方倩,于淼,齐晓凡,周计春
-
2025, 42(5):
15-20.
DOI: 10.3969/j.issn.1674-490X.2025.05.003
-
摘要
(
50 )
PDF (487KB)
(
3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东垣是易水学派代表医家,著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辨析外感内伤,力倡脾胃学说。李东垣一生坎坷,其治医境界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年因母亲为庸医误治而亡,遂有志于医,但旨在明医理,学医不行医。第二阶段,迫于战乱,避兵汴梁,行医公卿间;壬辰北渡,寓居东平,始为业医。其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著书立说纠正时医之弊,达到“医医之弊”的境界。第三阶段,晚年回归故里,潜心治医,授徒传道,唯医道是弘,旨在为天下后世,达到了精诚大医的境界。究其治医境界的升华,一则源于受儒家思想熏陶,有仁爱济世之心;二则源于其勤求博采,精研医理,并得名师指点;三则源于其勤于实践,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李东垣治医境界的转变反映了一代大医的成长历程,对当今为医者有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