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 第一, 特别声明
    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其文稿刊登后可供网站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应在“论文版权转让书”上签名;稿件审查结果一般在1~2个月通知作者,有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超过2个月后仍未接到审稿结果,作者可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后自投他处。本刊遵循文责自负原则,所刊文稿内容不代表编辑部观点。本刊不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
    第二,文稿规范要求
    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护理学和医学教育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投向我刊的稿件按顺序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其工作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英文题名、英文姓名、英文工作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
    1 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尽量不用冠词,题名首词的首个字母大写即可,其余均小写。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2 作者署名及其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应署于题名下方,在姓名下方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姓名应采用姓前名后分写,姓全部用大写字母,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双名连写,中间不加连字符。英文摘要中的中国地名应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3 摘要  摘要的撰写应精心构思,往往是评稿、审稿的第一筛。原创性论著采用结果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论文的摘要也应确切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概括其结果和结论,一般其表达形式可以为以“介绍了……”、“简述了……”、“回顾了……”、“分析了……”等句式指示论文主题所涉及的各分论题及其内容范围,以“指出……”、“得出……”、“提出……”、“分析表明……”等句式表述作者的创新性见解的具体内容,包括学术观点、发展方向预测以及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等。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给出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及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不得引用参考文献的序号。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以200~400个单词为宜且尽量使用被动语态。
    4 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 中图分类号  为便于检索和编排索引,要求作者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写论文进行分类,并书写分类号。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1位。
    6 文献标志码  不同类型的文章文献标志码不同,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
    7 文章编号  本刊的文章编号格式为1674-490X(年)期-0000-00。
    8 正文
    8.1 字母与符号 文稿要求书写工整,用字规范,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黑体、花体,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注明其文种和含义。
    8.2 层次标题 正文中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应尽可能排比。题末不加标点符号,空1字书写内容。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使用1,2,……;二级标题使用1.1,1.2,……。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书写标题内容。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8.3 量和单位  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pH除外),在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和数字间要留半字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 m/kg, c/(mol?L-1)。词头不得单独或重叠使用。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量的平均数值统一保留两位小数,但统计值,如t、P、F、χ2等值保留3位小数。
    8.4 图表  文中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相互重复或与文字表述重复。每个图、表均应有简明的中英文图题或表题及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的图序和表序。图、表应精心设计,所用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图、表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要用计算机绘制,坐标轴和曲线粗细要合适,曲线要比坐标轴稍粗,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文稿中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8.5 数字用法  日期和时刻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且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空隙。正确数值范围表示法为:20%~30%;1.5~3.6 mm;(25+1)℃;50 cm×60 cm×80 cm。
    9 致谢  作者对他人致谢,应放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用小5号字。
    10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应为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姓名全部用大写字母,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按GB/T16159—1996的规定书写,名字不能缩写。示例:ZHANG Guangmei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DOI号.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4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或访问路径.

  • 发布日期:2020-11-19 浏览: 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