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守真.三消论[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出版社, 1984:6. [2]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8. [3] 傅延龄,李家庚. 张仲景医学源流[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 [4] 傅延龄.伤寒论研究大辞典[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6] 王明强.中国古代医学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3. [7] 王祎.青岩丛录[M].北京:中华书局, 1991:21. [8] 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2:1. [9]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8. [10] 脱脱.金史[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7:3. [11] 冯慧娟.四库全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10. [12] 唐富水,谢家义,郭越润.吉水县人物志[M].[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2006. [13] 刘伯缙.(万历)杭州府志[M].[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1573—1620] :165. [14]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 [15] 李汤卿.心印如珠经[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509-510. [16] 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义乌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174. [17] 定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定远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 1995:5. [18] 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 [19] 门岿.二十六史精粹今译 4[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5:9. [20] 雅尔哈善.苏州府志[M].[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清乾隆十三年] :176. [21] 戴玉宝.戴氏宗谱[M].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需求宗谱理事会, 2014:44. [22] 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4. [23] 刘时觉,林乾良,杨观虎. 丹溪学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1. [24] 来裕恂.萧山县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10. [25] 朱德明.元明清时期浙江医药的变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2. [26] 张如青,唐耀,沈澍农.中医文献学纲要[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6. [27] 李如卿.心印绀珠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8] 故宫博物院.武进县志[M].影印本.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6. [29] 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吴江县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7. [30] 邹召南,张予介.乾隆昆山新阳合志[M].扬州:广陵书社, 2017:5. [31] 赵衍.康熙新修东阳县志[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4. [32] 浦江县中医院.戴原礼医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 [33] 王纶.明医杂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 [34] 陈新谦.中华药史纪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5. [35] 乐江.洪武苏州府志[M].扬州:广陵书社, 2022:6. [36] 王道伟.昆山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12. [37]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第12册 总论 卷501-5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2:10. [38] 李成文,李丽.中医古籍医案辑成 温病学派医案 1[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8. [39] 王金杰,李文荣.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7王仲奇医案 李冠仙医案 沈菊人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 [40] 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5. [41] 王绍隆.医灯续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