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凤琴. 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doi:10.3969/j.issn.1000-9817.2007.11.057 [2] 王伟, 辛志勇. 山西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doi:10.3969/j.issn.1671-816X.2008.01.029 [3] 黄希庭, 余华, 郑涌, 杨家忠, 王卫红.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J]. 心理科学 2000.doi:10.3969/j.issn.1671-6981.2000.01.001 [4] 陈启山, 温忠麟, CHEN Qi-shan, WEN Zhong-lin.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doi:10.3969/j.issn.1001-4918.2005.02.017 [5] 王斐然, 高树刚, 叶红, 周紫哲, 吴世瑾.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3. [6] 李笑燃, 李向阳. 内蒙古蒙汉大学生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doi:10.3969/j.issn.1001-7623.2012.01.006 [7] 李俊娇. 医学生的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压力 [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2. [8] 梁宝勇, 郭倩玉, 郭良才.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预评估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7(04). [9] FOLKMAN S, LAZARUS R S, DUNKEL-SCHETTER C.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 [J]. Jour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0(05). [10] 牛荣华, 王冠军, 刘冰. 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 2011. [11] 范晓琳, 杨伊生.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