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冠民, 秦金堂, 郝现军. 浅谈脑梗死的证治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doi:10.3969/j.issn.1007-1334.2003.06.015 [2] 李海军, 潘晓蓉. 通腑祛痰活血法对促进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干预血浆CRP、IL-6的临床研究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 郭志平.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7.01.006 [4] 李澎涛, 王永炎, 黄启福, Li Pentao, Wang Yongyan, Huang Qifu.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doi:10.3321/j.issn:1006-2157.2001.01.002 [5] 林松波, 连祺周, 梁晖.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变化和活血化瘀对其影响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doi:10.3321/j.issn:1003-5370.1998.07.003 [6] 赵建国, 高长玉, 顼宝玉, 孙怡, 韩景献. 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doi:10.3321/j.issn:1003-5370.2006.10.025 [7] 方基才. 辨证施治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观察 [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doi:10.3969/j.issn.1672-7134.2004.06.031 [8] 李秀华, 刘俊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1例疗效观察 [J]. 山西中医 2010.doi:10.3969/j.issn.1000-7156.2010.02.013 [9] 杨志新, 石学敏, YANG Zhi-xin, SHI Xue-min.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J]. 中国针灸 2007. [10] 张仲苗, 江波, ZHANG Zhong-miao, JIANG Bo. 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6.doi:10.3969/j.issn.1007-7693.2006.01.009 [11] 严斌, 杨建军, 宋雪丹.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现代实用医学 2009.doi:10.3969/j.issn.1671-0800.2009.05.021 [12] 刘华, LIU Hua.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研究 [J]. 海南医学 2008.doi:10.3969/j.issn.1003-6350.2008.01.009 [13] 李文星, 刘建国, 曹喜瑞. 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SOD及TNF-α水平的关系探讨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0.12.024 [14] 梁健芬, 刘泰, 胡跃强. 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J]. 辽宁中医杂志 2006.doi:10.3969/j.issn.1000-1719.2006.12.004 [15] 杨晓文.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 [J]. 内蒙古中医药 2007.doi:10.3969/j.issn.1006-0979.2007.02.015 [16] 冯毅, 张晓霞, 郦稳. 中药加磁棒治疗脑梗塞106例临床观察 [J]. 北京中医 2000.doi:10.3969/j.issn.1674-1307.2000.01.027 [17] 林书珩, 肖桐. 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后肢体活动障碍132例临床观察 [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doi:10.3969/j.issn.1673-9043.2002.01.009 [18] 马有凤. 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doi:10.3969/j.issn.1001-7585.2008.09.020 [19] 周鸿飞, 黄春元, 鞠庆波, 田迎春. 眼针与头针对脑梗塞进行分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针灸临床杂志 2006.doi:10.3969/j.issn.1005-0779.2006.04.002 [20] 张向宇, 高硕, 赵建国, 蔡莉, 庞纪平, 陆明霞, ZHANG Xiang-yu, GAO Shuo, ZHAO Jian-guo, CAI Li, PANG Ji-ping, LU Ming-xia. 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PET研究 [J]. 中国针灸 2007. [21] 陈俊琦, 吴俊贤, 肖慧玲, 林仁勇, 黄泳. 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机制研究概况 [J]. 江苏中医药 2010.doi:10.3969/j.issn.1672-397X.2010.01.047 [22] 吴俊红, 王长垠. 生水蛭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观察 [J]. 新中医 2002.doi:10.3969/j.issn.0256-7415.2002.11.010 [23] 丁忠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63例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doi:10.3969/j.issn.1004-2814.2010.12.016 [24] 杨光福, 王宏健, Yang Guangfu, Wang Hongjian. 脑梗死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辩证施治 [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doi:10.3969/j.issn.1674-490X.2007.01.022 [25] 聂亚雄, 张雄, 黄如训, 黎杏群. 慢性高血压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的思考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doi:10.3969/j.issn.1005-8982.2004.01.054 [26] 宋晓华, 赫留党.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医药导报 2007.doi:10.3969/j.issn.1672-951X.2007.09.046 [27] 隋强, Sui Qia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48例疗效观察 [J]. 北京中医 2007.doi:10.3969/j.issn.1674-1307.2007.01.017 [28] 黎治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中脏腑62例临床分析 [J].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doi:10.3969/j.issn.1005-4057.1999.03.046 [29] 孙中林. 中风病中经络的临床辨治 [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doi:10.3969/j.issn.1672-7134.2002.01.068 [30] 赵骥, 张建荣. 浅析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与治疗 [J]. 山西中医 2008.doi:10.3969/j.issn.1000-7156.2008.05.034 [31] 张淑琴, 张莉, 张再云, ZHANG Shu-qin, ZHANG LI, ZHANG Zai-yun. 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J]. 山西中医 2010.doi:10.3969/j.issn.1000-7156.2010.08.017 [32] 田德禄. 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3] 高秀兰, 张春玲, 戴奎歆, 袁海成, 刘志杰. 泻热化痰方对急性脑梗塞痰热证的临床观察和对sICAM-1影响 [J]. 2009. [34] 赵建国. 脑梗死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5]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6] 张素杰, 张风豪, 李恒. 普乐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9(16). [37] 杨光福, 卢智, 魏风菊. 辨经论治治疗中风70例疗效观察 [J]. 中国针灸 1997. [38] Chiam PT, Samuelson RM, Mocco J, Hanel RA, Siddiqui AH, Hopkins LN, Levy EI. [J].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08. [39] 陈淑华, 尹钟洙, 马彬彬. 硫代蒜素的钙拮抗作用 [J].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1988, 9(06). [40] 马玉羡, 马东瑞, 芦跃卿. 川芎嗪抗缺氧脑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8(基础理论研究特集). [41] 窦敬芳, 翁孝刚.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J]. 眼科新进展 1998, 18(03). [42] 王本样. 现代中药药理学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3] 银建.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 [44] 刘泰, 张永全, 陈戎. 生脉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脑血栓急性期血清SOD、血流变和血脂的影响 [J]. 广西中医药 1997, 20(01). [45]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J]. 1996. [46] 郭锦华, 冯祯钰, 张滨农. 超早期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初步研究 [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19(05). [47] 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